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

[遊記] 下關 日清講和紀念館


  逛完唐戶市場以後,便徒步前往周遭的景點,其中一個景點是日清講和紀念館。日清戰爭就是以前常學到的中日甲午戰爭,在日本講甲午戰爭可能沒人知道,但一講日清戰爭,日本人馬上就能理解。下關市舊稱為赤間關,書寫上則寫成赤馬關或馬關,看到這裡應該就能猜到,這裡就是當初簽屬馬關條約的地方。對於台灣人來說也許特別有意義,畢竟台灣就是在這裡被清朝決定割給日本。


  而當時代表清朝簽署馬關條約的是李鴻章,而代表日方的則是當時的首相伊藤博文,李鴻章在前往春帆樓(即馬關條約簽署地)的時候,遭到主戰派小山豐太郎刺殺,槍擊李鴻章的左臉,李鴻章雖遇刺,所幸沒有危及生命。而日方考量到李鴻章的安全,特別安排李鴻章就近住在附近的引接寺中,而從引接寺到春帆樓的小徑則被稱為「李鴻章道」。
  一進入日清議和館,便可以看到這張圖。我想很多人都熟悉這張圖吧,這張圖重現當時中日雙方議和的場景,我想國高中的歷史課本中應該都有刊載這張圖。
  當時看了半天,覺得這應該是痰盂吧? 但是作為痰盂好像有一點太大,但想了想除了痰盂之外不知道像甚麼,總不可能在談判桌旁邊擺傘桶吧?
  原先以為這裡會擺放馬關條約的條約原本,後來上網查才發現中文原本現存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,而日文原本則存於東京國立公文書館。有一說李鴻章在條約上簽名之時,故意將名字連在一起,使得名字難以辨認。館內重現了當時馬關條約簽約時的場景,其中擺放的幾乎都是複製品,門口也無人看管可以自由進出。老實說館內沒有太多可看的東西,其實花個十分鐘便可以看完了。
  參觀完日清議和館,沿著李鴻章道走,不出幾分鐘便會來到引接寺,便是前述李鴻章遭到刺傷後,日方安排給李鴻章住宿的地方。
  不知道當時李鴻章的內心究竟思考些甚麼東西呢?畢竟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前,李鴻章可謂是清朝的大紅人,戰敗之後萬人所指,承擔敗戰的責任之外,簽約之前還遭到刺殺,心情應該是十分低落吧。而在他簽約之後便立誓「終身不履日土」,隔年1896年環遊諸國時經過日本橫濱港,原先要上岸換船,後來李鴻章命人在兩船之間架上木板,直接在橫濱港外換船,也算是不違反他「終身不履日土」的誓言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